曾國祥《片場職人》 (香港)



2001年從演員出道到後來成為導演,#曾國祥 憑《#七月與安生》和《#少年的你》兩度提名 #香港電影金像獎 #最佳導演。佢透露喺拍《#戀人絮語》前不斷被投資者拒絕,曾經好想放棄,差不多整年無都工開,戶口得番千幾蚊。相信當日嘅磨練成就咗曾國祥今日精彩嘅作品,即刻睇曾國祥專訪,了解成導演之路!


問:為什麼會想成為導演?

答:其實是因為不懂事,小時候喜歡電影,但不會懂得分辨自己是喜歡看電影還是喜歡自己拍戲。在無知又自以為是的狀態下就會想到,我要做導演!在專業上,由開始做電影時影響我最多的是許月珍與陳可辛。最初做電影都是跟隨他們兩位,他們影響我最多的是,應如何認真對待電影製作。我一開始都是從低做起,我知有些是比較厭惡的工作,外面看是很華麗,威風八面,但拍電影當中也有很多厭惡性的工作。因為作為導演,要兼顧不同的部門,參與愈多不同部門的工作,你愈能了解整個電影整作的過程。


問:執導以來最大的改變是什麼?

答: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願意去聽不同人的意見,以往做導演比較強硬,覺得我是導演,大家一定要聽我的,會比較固執。現在愈來愈清楚電影是一個集體創作,要更多聆聽別人的意見。我不認為自己是很有個人風格的導演,我唯一希望能在作品中保留對人物角色情感上的處理,希望每一部角色都有細膩的人物角色與處理。我覺得這是導演的功課,隨著人的成長,做電影和藝術就是慢慢摸索何謂人。


問:你覺得拍文藝電影同商業電影有什麼不同?

答:從小開始認識藝術與電影時正是王家衛導演最活躍的年代,那時覺得他的電影跟所有華語電影很不一樣,當時特別迷他的電影。我最初喜歡藝術電影,於是一直模仿他的戲,以為愈拍一些別人看不懂的便愈厲害。慢慢發現拍出來的沒人看懂或者大眾沒有共鳴,就知道自己的模仿未必是好作品。

我覺得商業片不一定是壞,亦有帶著濃厚訊息的商業片,於是自己漸由偏文藝的編劇﹑創作人調整而寫出能帶來共鳴的作品,這是自己創作以來的改變。你會明顯地看到由《戀人絮語》到《七月與安生》到現在《少年的你》,受眾是愈來愈多。


問:會否嘗試自編自導自演?

答:我曾經參與的幾部電影,對我而言有很大得著。第一部是由我演出的《機動部隊-絕路》,演完後不知好歹,提出自己剪輯,然後發現是不可能的,我是不可能剪自己演的電影,看到自己的演出會覺得不自在,這就知道原來我不能自導自演。至於《戀人絮語》,因為非我演只是執導就以為可以剪輯自己的電影,但我發現也是不行的。因為當由自己剪接,就是沒殺了電影再創作的可能性。而經過《戀人絮語》後,亦發現自己不是很好的編劇,也需要別人幫忙。所以到後來的《七月與安生》時編劇剪接已經不是自己負責了。自己不停碰壁就會知道不要所有事都擱上身,要找自己相信的人和想法相同的人一起合作。


問:創作過程中有沒有想過放棄?

答:我覺得最難最想放棄的時候就是拍攝《戀人絮語》前,當時未試過拍長片,在那個年要說服投資者技資長片比較難。那時差不多整年沒有工作,戶口只剩下一千多塊,有想過是否繼續堅持,但沒有工作便不能生活。有時會遇到一些投資者不懂電影,跟不懂電影的人討論電影是很難受的事,那時會質疑自己有否做導演的能力。但當時覺得如果今次放棄,下次很容易又會因為同一原因再次放棄。現在回頭看,發現其實不算甚麼,所以我不會把推銷故事,被投資者﹑老闆拒絕形容成一件很悲慘的事,因為這是無論是多成功的導演都會遇到必經的階段。

獎項與成就
2010年《戀人絮語》- 第47屆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提名
2016年《七月與安生》-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導演提名
2019年《少年的你》-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導演提名
個人檔案
2001年演員出道,執導近10年